基金月报
Securities industry2024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延续震荡调整格局,沪指在2900点拉锯。1月22日,沪指失守2800点。
新一年里,A股市场会怎么走?2023年的市场表现可以提供哪些参考,又有哪些未完成的任务?
2023年的股市已落下帷幕。这一年的A股是纠结的,以3087.51点开年,2974.93点收盘。全年都在3000点附近徘徊,下半年更是多次开启3000点保卫战。
这一年,国内资本市场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监管层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金管局”)成立,从保监会、银监会,到银保监会,再到国家金管局,中国金融监管进入了新阶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发布,中国私募基金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
这一年,A股表现不佳,北向资金8月开始出现大规模流出。但在北交所改革下,北证50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A股回购增持也十分火热,中央汇金和部分央企拿出真金白银救市;高层定调活跃资本市场后,监管部门更是在投资端、交易端、融资端推出了多项利好政策。
这一年,市场热点不断。中特估指数(中国特色估值指数)在年初的A股市场上崭露锋芒;OpenAI推出的ChatGPT在全球社交媒体上蹿红,ChatGPT一度引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热潮。
2023年的A股已成为过去式,我们总结了十大关键词,回顾并概括了2023年A股市场的热点事件。这些事件,会不会继续影响2024年的A股市场?
No.1:3000点保卫战
高开低走是2023年A股的真实写照。2023年,A股以3087.51点开年,之后,上证指数一直呈震荡上行趋势,最高一度达到3418.95点。
受到全球宏观环境、市场悲观情绪、美国加息、经济不及预期等原因影响,A股冲高回落。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贯彻落实举措。
一系列利好消息下,A股曾出现明显反弹。但很快又开始单边大幅下行,上证指数接连跌破3200点、3100点。到10月20日,A股年内首次跌破3000点。之后,尽管沪指有所反弹,但都未能守住3000点重要关口。2023年,A股共上演了四次3000点保卫战。
最终,2023年A股以2974.93点收尾,遗憾未能守住3000点。从全年看,上证指数下跌3.70%,深证成指下跌13.54%,创业板指下跌19.41%,科创50下跌11.24%。不过,以北证50指数为代表的北交所市场成为全年最大亮点。
2023年A股已收官,2024年,A股能否走出低迷行情?
No.2:高层定调“活跃资本市场”
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场新的变革,高层定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为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拉开序幕,A股市场迎来政策利好。
2023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两场高级别会议相继召开。在这两场会议中,针对资本市场,高层连续作出明确表态。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国常会亦作出上述表述。
“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在近十年的政治局会议中系首次提出,而“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表述则是时隔近15年在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中再现。
此后,当年三季度、四季度,监管部门在投资端、交易端、融资端综合施策,发力活跃资本市场。
高层罕见表态,A股市场一度迎来“及时雨”,但2023年三季度以来,二级市场仍在震荡磨底,一度引发市场关于“政策底是否已经确认,市场底还有多远”的讨论。
2023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进一步推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改革端协同发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No.3:国家金管局成立
2023年3月,国务院送审全国人大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中国将在原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管局,不再保留银保监会。其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管局。
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国家金管局,将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5月18日,国家金管局正式挂牌。至此,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从“一行两会”迈入“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新格局。
国家金管局的成立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有利于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管理、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有助于有效管理债务风险。
10月,国务院发布通知表示,将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划入国家金管局,将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基本制度职责也划入国家金管局。
12月以来,国家金管局已发布多项政策,包括发布《养老保险公司监管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
No.4:私募进入强监管时代
2023年7月9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意味着中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正式落地,也意味着私募基金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
与此同时,2023年,《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稿)》《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监管新规也密集出台,促进行业监管体系越发完善,助推行业更加规范发展。
8月,市场传出量化私募砸盘消息。9月1日,监管层发布《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加强对程序化交易投资者证券交易行为的监管。
11月,私募圈爆出“私募跑路引发多层嵌套造假风波”,知名百亿私募华软新动力、云南信托等多家信托机构以及郑煤机、英洛华、横店东磁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踩雷。
11月29日,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双方将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2023年,年内近2500家私募基金注销,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No.5:A股强制退市创新高
2023年,是A股市场实施“退市新规”的三周年。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退市制度逐渐完善。2023年,A股强制退市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Wind(万得)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46家公司退市,其中44家强制退市,1家吸收合并退市,1家主动退市。而2022年强制退市的数量为42家,数量在当时看来为历史之最。
从2023年的退市原因可以看出,2023年交易类退市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其中交易类退市数量从2022年的1家增长至2023年的20家。
与此同时,科创板也出现了首批退市企业。*ST泽达、*ST紫晶因涉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行为,触发重大违法类情形而被强制退市。
从2023年退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年内退市数量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行业。
国元证券认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关键的基础性制度,作为全面注册制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态化退市能够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
No.6:北证50一枝独秀
2023年年底,沪指一度出现超预期下跌,失守3000点,而北交所二级市场与沪深市场出现“跷跷板”效应,北证50指数走出了一波行情。
以2023年12月5日为例,当日,A股市场震荡走低,上证指数盘中反复拉锯,最终失守3000点整数关口。截至当日收盘,沪指跌1.67%,报收2972.3点,深成指跌1.97%,创业板指跌1.98%。而当日北证50指数大涨7.2%。
自2023年11月起,北证50持续表现强劲。当月初,北证50单日成交额在20亿元上下徘徊,但在2023年11月21日,北证50指数涨4.51%,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1%,当日成交额达102.43亿元。
此后几个交易日(2023年11月22日-27日),北证50单日成交额均在百亿元以上。
综合市场观点,北交所此轮行情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和基础。从估值水平看,彼时北交所市盈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估值修复行情尚有内在逻辑和延续基础。从资金供给看,彼时市场各方对北交所关注度明显提升,新进资金持续入场。随着主题基金开放赎回后重新加仓及其它机构投资者入市,市场资金供给将有较强支撑。
与此同时,北交所也持续加强交易监管。2023年11月27日,北交所发布加强交易监管的公告,对涉及盘中拉抬打压、以涨停价格大额申报或连续申报等异常交易行为,采取监管措施。
No.7:北向资金下半年出逃
2023年,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呈先扬后抑的态势。1月北向资金迅速流入,当月净流入的金额达到了1412.90亿元,为全年最多的月份。之后数月一直呈现稳定小幅增加态势。
6月开始,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动能增强,外资投资信心逐渐修复,北向资金大幅流入A股市场。7月,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470.11亿元,为全年净流入第二高的月份。
但是到了8月,受到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消费行业复苏较弱等原因影响,北向资金大幅流出。8月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896.83亿元,是全年净流出最多的月份。随后的9月与10月,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374.60亿和447.87亿元。从8月到12月,北向资金连续五个月净流出。
从全年看,2023年,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437.04亿元,同比减少51%。而在2021年,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规模曾达4322亿元。
作为A股“风向标”的北向资金在2023年也受到更多质疑,“风向标”不准了,有些时候甚至成为A股走势的反向指标。同时,北向资金的长期配置属性正在降低,交易属性更加突出。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表示,2020年前,北向资金即使在市场反转时,也均保持相对小幅的流入流出,这说明北向资金对于市场的短期反应并不大;而在2020年后,北向资金在市场反转时流入流出幅度变化明显增大,反映出部分交易性的外资在近两年开始注重短期交易效果,而对于长期配置的属性边际降低。
No.8:增持回购火热
2023年下半年,A股市场震荡下行,指数保卫战频频打响。与此同时,A股市场回购增持“热度”升温,中央汇金和部分央企也拿出真金白银救市。
当年8月,A股在3100点反复拉锯,10月下旬失守3000点整数关口,12月沪指击穿2900点。
A股市场持续低迷之际,一些长线资金积极入市。中央汇金时隔八年再度出手增持四大行,多家央企推出增持、回购计划,公募基金提速发行,更多真金白银投向资本市场。
2023年10月11日晚,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公告称,均获控股股东中央汇金增持,并表示中央汇金拟在未来六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十余家央企也在接力回购、增持。2023年10月16日,三峡能源、中国铁建、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增持或回购,掀起一轮回购增持潮;10月19日,中国核电、国电电力、内蒙华电、中国铝业、中国神华、中国建筑分别发布公告,公布了控股股东的增持计划,单家增持金额在1亿元-10亿元不等。
No.9: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2023年,中国特色估值指数(下称“中特估指数”)在年初的A股市场上崭露锋芒。
2022年11月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首次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在此之前,特别是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过程中,易会满多次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受此影响,2023年上半年,“中特估”行情在A股市场不断演绎,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中字头”股票纷纷上涨。
公募基金一度成为布局“中特估”的主力军。据《财经》此前报道,到2023年一季度末,重仓“中特估”的基金数量由3489只上升至5264只。同时,基金公司争相发行国新央企系列ETF抢占时机。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该如何认识“中特估”,“中特估”行情将如何演绎,也一度讨论热烈。
国有企业估值问题也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市场观点认为,目前国有上市公司的估值相对偏低,提高国有企业估值,要“练好内功”,强化主业。
No.10: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
2023年初,OpenAI推出的ChatGPT在全球社交媒体上蹿红。资料显示,ChatGPT是OpenAI研发的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
2023年,A股概念股中,ChatGPT一度引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热潮,人工智能成为2023年A股市场被“爆炒”的板块之一。
A股市场上,ChatGPT相关概念股原地“起飞”,鸿博股份、昆仑万维、三六零、科大讯飞等多股一度有所表现。
据公开数据,2023年前三个月,Wind人工智能指数累计上涨53.7%。
但与此同时,市场也出现了ChatGPT是否属于概念炒作、多家公司是否存在蹭热点情况的讨论。
2023年2月,多家公司发布相关澄清公告。浪潮信息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也未预计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初灵信息、海天瑞声、开普云也发布了相关公告。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Trust financing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