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资讯

截至 2024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 72.85 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32.83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 6.10 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 5.76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 5.94 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 0.31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19.93万亿元(包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5.21万亿元,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4.35 万亿元,私募资产配置基金52.01亿元,其他私募投资基金3580.60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规模 2.07 万亿元。
1.公募基金
1.1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于1998 年启航,当年和次年各有5 家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称为老“老十家”,这一时期产品以封闭式基
金为主;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为行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基金发展的主流品种转变为开放式基金:2008年至2014年,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范围极大拓展,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业务快速发展,产品创新力度加大,出现了各类股票型、债券型分级基金以及行业、黄金、跨市场和跨境等 ETF产品: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打破刚性兑付,推动行业向净值化转型;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要紧紧围绕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主线,坚定深化改革,扎实推动监管转型,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新格局。这一进程中,行业规模从1998年的100亿元增至 2024 年底近 3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30%。产品类型从单一股票型基金扩展至涵盖 ETF、REITS、养老目标基金等 20 余类。
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从费率收取机制、考核评价体系、权益投资占比、合规管理等多个维度出发提出了25 条改革措施,推动行业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截至 2024年底,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资产规模3.98 万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4位置,占全球共同基金总规模的比重为 5.38%,居亚洲第一位

1.2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 34 万亿
截至 2025年6月底,中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机构 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 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各类基金产品12905具,公募基金规模合计34.39万亿元:开放式基金中,权益基金(股票型及润合型)规模为 8.42万亿,债券基金规模为7.29 万亿货币基金规模为 14.23 万亿。
根据基金业协会年报数据,截至 2024年来,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指持有基金份额的账户数)为17.93亿户,场外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数量为 8.22 亿人。
1.3 市场格局星现分层化与差异化
1.3.1 市场集中度与头部效应
当前行业呈现“高集中度、低差异化"特征。排名前 20 的公募管理机构占据了超过 60%的市场份额,截至 2025 年6月,排名前20的机构在管规模占基金市场总规模的比例为 62%,其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占总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的比例为 59%。分产品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的集中度最高,前 20家公司管理规模占全部股票基金规模的 86%;债券型基金集中度较低,前 20家公司管理规模合计占全部债券型基金规模的53%”。数据表明,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头部聚集效应依然显著。近年部分中小公募机构正通过差异化战略突围,如专注科技、红利、量化投资等细分赛道以及布局"固收 +'业务等。
1.3.2 产品结构与发展趋势
在产品结构上,固收类基金(货币市场型及债券型)规模占比较高,截至 2025年6月末,圆收类基金占比超 60%,其中货币型及债券型基金占比分别约为41%和 21%”,反映出中国基金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的特征。而权益类基金占比不足 25%,与成熟市场相比仍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指数投资迅速崛起,规模不断扩张。根据 2025 中报数据,被动指数型基金(含指数增强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 3.41 万亿元,超过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2.45万亿元的总市值。
1.4外资参股的基金管理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 2002 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获批成立以来,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走过 22个年头。在中国公募基金发展历程中,合资公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至2024年底,中国163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中51 家外商投资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达到 16.37 万亿元占到全行业规模的 49%
1.5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浮动费率机制快速落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在此背景下,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在 10日内快速完成了申报、受理和获批流程,截至7月24日均已成立,发行规模达到258.63 亿元。:权益投资扩容成效显著,2025 年二季度全国新发基金共 375 只,总发行规模为2839.17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与混合型)数量占比超 70%,发行规模占比近五成。
外资参与度持续深化,截至6月23日,年内外商独资公募合计新成立公募基金共 26 只,募集规模达324.01亿元,数量和规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17.7%和42.5%。
2.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
2007 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2013年6月,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从事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可以发行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2023年《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监管要求,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防控。
目前,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范围涵盖多维度投资标的,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公募基金、私募股权等,产品形态分为单一资产管理计划(针对单一客户)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针对多个客户,合格投资者累计不超过 200人)。截至2024年末,证券期货等经营机构管理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数量为 34021 只,管理规模合计为12.17万亿元。

3.私募基金
3.1 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历程
2012年末《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赋予私募基金正式的法律地位。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基金业协会正式开启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2023年9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实施,适用于各类私募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规则和规范发展得到了更为明确且法律效力较高的行政法规的支持。
截至 2024 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存续的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289 家,存续私募基金144138只,管理基金规模19.93万亿元,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册地分布情况,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家数位居前三,分别为3768家、3310家、3107 家,三地合计占全国比例达到50.19%;三地私募基金管理产品数分别为 41377只、22566 只、19590 只,合计占全国比例达57.95%;三地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 4.96 万亿元、4.63万亿元、1.96 万亿元,合计占全国比例达 58.04%。28
2024年,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延续“扶优限劣”的总策略,“伪”私募有序出清,行业生态得以优化。2024 年私募基金新增股权投资资本金8271.14 亿元,相当于公开市场股权融资总量的 3.17倍,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 2.56%。私募基金对科创板、创业版、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支持率分别为 92%、75%和95%,已经成为创新资本的重要载体,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强化。
3.2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截至 2024年四季度末,基金业协会存续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投资基金管理人家数为 8000 家,较2023年末减少 469 家,同比下降5.5%;管理产品数量为87833只,管理规模为 5.21万亿元,较上年下降8.9%;2024 年新登记通过了49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占当年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的 29.3%。
3.3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
截至 2024 年四季度末,基金业协会存续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为12083 家,较2023年末减少 810 家,同比下降6.3%;管理产品数量为55415 只,管理规模为14.30万亿,较2023年末下降 0.2%,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30282只,存续规模 10.94 万亿元,数量同比下降3.1%,规模同比下降1.6%;创业投资基金 25133只,存续规模3.36 万亿元数量和规模同比增长分别为 7.5%和4.7%。2024 年新登记通过了118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占当年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的 70.7%。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Securities industry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Trust financing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产品小程序




